全球央行为何狂买黄金?

2022-11-14 09:30:50 格隆汇 

今年,全球风险资产风声鹤唳,价格一跌再跌,包括股市、汇市、加密货币等等。而常人所理解的 " 避险资产 " 的黄金也追随之持续下跌。

3 月,COMEX 黄金将近 2100 美元 / 盎司,本月初一度下探至 1618 美元 / 盎司,现有所反弹。现货黄金较 3 月峰值一度跌超 20%。金价已经连续 7 个月下跌,创下 1968 年以来最大的连跌记录。

金价越发低迷的情况下,全球央行们却大肆购买黄金。据 WGC 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,各国央行在今年三季度购买了 399 吨黄金,价值高达 200 亿美元。这是黄金与美元脱钩之后,各大央行创下 55 年来最快的速度采买黄金。

一边金价持续大跌,一边央行疯狂囤积。央行们只是简单的 " 越跌越买 " 式的抄底行为,还是说有更大的战略目标?

01

狂买背后

在 WGC 公布的三季度数据中,土耳其央行购买了 31 吨黄金,最新黄金储备为 489 吨。同期,除了央行外,土耳其零售买家对金条和金币的需求也飙升至 46.8 吨,同比增长 300% 以上。要知道土耳其最新通胀高达 85.5%,创下 24 年新高。

排在第二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央行,三季度购买了 26 吨。排在第三的是卡塔尔,于 7 月购买 15 吨黄金,是该行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月度购买量。此外,印度也购买了 17 吨,黄金储备飙升至 768.8 吨,位列全球第 9 位。

三季度 399 吨黄金中,只有 99 吨有明确购买对象,而 300 吨被神秘国际机构扫货。有市场猜测,可能是沙特、阿联酋等中东土豪,亦或是俄罗斯、中国。

中国方面,官方黄金外汇储备为 1948 吨,且至少 3 年保持不变。该储备额位列全球第 6 位,远低于美国 8133 吨以及德国的 3355 吨。不过从瑞士联邦海关数据可知,中国在 7 月从瑞士进口黄金 80 多吨,创下 5 年新高。这是 6 月的 2 倍多,5 月的 8 倍。

沙特因今年高油价赚得钵满钵满,确实也有实力采买黄金。要知道,沙特是阿拉伯国家中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,但从 2010 年开始不再对外公布其储备的变化情况。

今年初至今,全球各国央行一共购买了 673 吨黄金,超过了 1967 年以来的任何一年的总购买量。要知道,美元与黄金脱钩是 1971 年 8 月 15 日。

而与此同时,今年全球央行加大力度抛售美债。据美国财政部数据,截止今年 8 月的 12 个月以内,包括日本、中国、德国、韩国、瑞士、比利时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、新加坡、瑞典等 20 多个国家减持了不同数额的美债,总计高达 3569 亿美元。

最夸张的是日本。据 BWC 中文网统计,从 3 月至今,日本财政部、央行、养老金、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大银行在内的官方机构累计抛售了 2450 亿美元的美债,并创下 2005 年以来最长连续抛售纪录。

其中,在美联储今年第一次加息的 3 月,日本净抛售美债高达 739 亿美元,创下单月抛售记录。另外,今年 8 月抛售 345 亿美元的美债,是其 7 月的 17 倍,现持仓降低至 1.1998 万亿美元,创 2019 年 12 月以来新低。

中国方面,从去年 12 月至今年 6 月,一共减持了 1130 亿美元的美债。在 7 月和 8 月则分别小幅增持 22 亿美元、18 亿美元。目前,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为 9718 亿美元,创 2010 年以来最低水平。

除了第一二债主外,今年至少有 25 个主要经济体净减持美债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,抛售美债,消耗外储来支撑本国汇率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全球外汇储备今年以来缩水约 1 万亿美元至 12 万亿美元,降幅高达 7.8%。

在我看来,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未雨绸缪的预防。

第一,美国通胀持续高企。虽然美联储今年已经连续激进加息 6 次,幅度高达 375 个基点,10 月通胀仍然高达 7.7%,虽然较 9 月有所下滑,但位居 40 年来高位。在我看来,这一次大通胀并不是简单依靠加息就能够解决问题,让其回到 2% 的目标水平。

这次恶性通胀,是由超大规模印钱 + 俄乌战争 + 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持续混乱等导致。俄乌战争极大加速逆全球化进程,即全球化朝着解体的方向去演化,多国均开启了冗余供应链模式,再也不是过去及时生产模式,全球生产效率下行。过去靠着俄罗斯廉价的能源、中国廉价的商品的 2% 低通胀时代,其实已经宣告结束。

未来,欧美经济陷入滞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。通胀问题有一定可能会跟上次 70 年代大通胀时代一样,持续 10 年以上——为抗通胀疯狂加息,经济衰退,央行暂停加息并降息,通胀再起飞,再加息抗通胀,如此循环。

美国通胀持续高企,美元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,信用下降。为此,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黄金这种硬货币,一来可以保值抗通胀,二来可以预防美国债务危机导致的美元债权危机。

第二,避免俄罗斯的覆辙。俄乌冲突后,美国悍然冻结俄罗斯 6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。这必然导致全球对美元信心下降,美元地位也会逐步降低。央行们外汇储备以美债为主的配置格局将会逐步发生一些变化,降低美债额度,进行更加多元化配置将会是必然。一是可以多配置人民币资产,比如中国国债。二是可以选择配置黄金。

02

金价怎么走?

历来,黄金作为 " 抗通胀 " 的硬货币。通胀,黄金上涨,通缩,黄金下跌。黄金同股市一样,均是交易预期。当市场预期通胀加大,金价会上行,如果最终数据证实通胀不大甚至合理,那么金价就会回落。再者,市场预期出现通缩,黄金下跌,当被通缩被市场 Price in 之后,稍有通胀回升预期,黄金会立马被拉涨。

决定黄金中长期走势的另外一大因素的是名义利率,也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。当名义利率低,即机会成本低的时候,黄金会上涨,反之亦然。两个因素综合,即实际利率(名义利率 - 通胀预期)是绝对黄金价格中长期走势的唯一逻辑。短期走势上,可能会有一个避险功能,比如突发战争。

今年 3 月至今,为何黄金会跌这么多?

3 月 11 日,美国实际利率为 -0.41%,位于阶段性新低,而黄金期货价格高达 1985 美元 / 盎司。后来,实际利率持续走高,最新为 1.78%。而黄金与实际利率成负相关,价格持续下行。(PS:实际利率是按照名义利率为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,通胀预期为未来 5 年期预期通胀率来进行计算的)

那么,接下来黄金会如何演化?我们还是回到最基础的定价因子上面来。

第一,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会怎么走?该国债利率走升,主要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,即美联储加息。目前,美联储已经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至 3.75% — 4%。受 10 月通胀 7.7% 低于预期的影响,12 月加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上升到 80%。明年上半年还将加息,终点利率或将提升至 5%-5.5%。

12 月份加息幅度还需要评估 11 月的通胀数据。如果通胀仍有韧性,加息持续超预期的话,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还将有上行空间。当然,一旦明年暂停加息,亦或是降息,美债收益率应该会提前出现大的拐点,因为市场是交易预期。

第二,通胀预期,怎么样?我们以未来 5 年期通胀率来代替。目前,该指标为 2.39%,较 4 月 21 日的 2.67% 有所下滑。整体看,该指标处于 2% 以上的相对良性的区间。这也意味着市场目前认为未来 5 年美国通胀将大幅回落至正常区间。当然,这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得以修正。

我们再看一组数据来佐证——密歇根 5 年通胀预期。该指标是密歇根大学每月根据受访者财务状况、经济展望看法、消费意愿、未来 5 年通胀看法、实际收入变化等参数,得以编制的信心指数。

今年 6 月,该指标冲高至 3.1%。7-10 月则为 2.9%、2.9%、2.7%、2.9%。目前看,也整体位于相对良性的状况中。

在我看来,该指标未来整体会维持比过去 2% 要高一些的水平,现价没有大幅下行空间,或许还有小幅上行空间(证伪美联储无法控制住高通胀)。

两个因素综合来看,实际利率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会有反复,黄金大概率将保持波段震荡的走势。等到明年(预期)美联储确定暂停加息亦或开始降息,黄金将会有良好、充足的上涨动能。

03

尾声

现在,美债流动性愈发紧张,美元荒现象有一定概率在接下来的加息缩表中爆发。目前,FRA-OIS 利差已经飙升至 46.5 点,创下 2020 年 3 月爆发系统性风险前的水平。

我们再看一些见微知著的事情。11 月 3 日,美国 2 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飙升至 5.1%,后很快拉回至 4.7%。要知道,2021 年美债市场每日日均平均成交金额为 6241 亿美元,几百亿资金可能也泛不起太大的水花。但这次美债还是来了一波闪崩走势,发生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盘时间,猜测是日本大幅抛售美债所为。这也让市场感受了美债市场流动性的紧张。这也难怪耶伦 10 月会两次发表对于美债市场的担忧。

如果接下来不幸爆发美债市场的流动性危机,那么国债收益率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窜升,黄金也将同其他风险资产一样,陷入快速大跌的风险之中。当然,目前看这种发生的概率还是非常之小的。

短期看,黄金确实有可能因避险情绪使然而导致上涨。比如今年俄乌战争爆发,2 月至 3 月初,黄金期价从 1800 美元很快飙升至 2000 美元以上。但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定价因子上面来,现价早已跌破俄乌战争时的价格。对于未来的金价表现,上面也给出了我的预期判断,仅供参考。如果对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拿捏不准,其实现在亦是相对较好可以定投的时机。

(责任编辑:马金露 HF120)
看全文
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
提 交还可输入500

最新评论

查看剩下100条评论

热门阅读

    和讯特稿

      推荐阅读

       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